文章来源:皮角 发布时间:2021-7-5 13:28:18 点击数: 次
白癜风皮肤病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69919.html物理效应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对气功的物理效应做了大量的测试,主要包括:气功的红外效应、生物光子放射效应、磁场效应、声波效应等。一、红外效应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运用自行设计的红外测量装置,对准受试者的右手劳宫穴,在距离接收探头1?2m处,收到了运气发功时发出的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其调制信号具有特异性,受试者运气发功时,调制幅度大,频率较低,为0.05Hz;憋气时,调制幅度小,频率较高,为0.3Hz;发气快结束时,调制幅度中等,频率为0.17Hz。上海中医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了研究,运用热像仪等观察了受试者在收发功过程中,发功者和受功者的体表红外辐射强度变化。实验表明,发功时,发功者和受功者的手掌和手臂的红外辐射强度增加;收功后,发功者掌部的红外辐射现象近于全部消退,而受功者掌部的红外辐射现象却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并且手背和手指温度均有上升;还发现发功时受功者主诉的有感觉部位与红外辐射强度增加的部位相关。实验还表明,发功完全受大脑意念的控制,且发功者的意念也能够控制受功者的体表部位的红外辐射强度。二、生物光子放射效应生物系统的超弱光子辐射(Ultra-weakPhotonEmissionofBiologicSystem,PE),是种生命现象,已引起全世界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用激光夜视仪观察到,练功有素的受试者头部、腹部有比常人高出许多倍的PE现象,未练功人未观察到可见光范围的PE,头部和腹部正是气功修炼“上丹田”和“下丹田”之所在。日本中村广隆等观察了气功发功时生物光子放射的状态。实验中让受试者发功,测定其手放射出的生物光子强度和手皮肤的表面温度。常态的生理条件下,光子的放射强度随物体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在本实验中,皮肤表面温度降低,生物光子的放射强度反而增加。三、磁场效应有研究证明,气功训练有素者比常人对磁信号更为敏感,并且对磁极的感应性比较特殊。有文章报道,通过长期的气功修炼,有的人对N极和S极有不同的冷热感,即S极为微热N极为微寒。通过温觉的不同,便可以判断磁棒的S极和N极。如果将敏感者蒙上眼睛后旋转。以上,有人仍能正确地判断地磁场的南极和北极。也有的长期练功者,对S极和N极有不同的振动感,可以在蒙眼的情况下正确判断磁棒的极性。气功锻炼者对磁场测定仪可产生一定的超出常规的影响。有报道表明,练功者能使指南针旋转,其角度可大于°,场强度计会接收到一定的信号。四、声波效应有研究人员在正规消声室对练功者气功状态所产生的声波效应进行了检测,测到在2?30Hz低频部分有声压增量,而常人和受试者在常态下均无此效应;在气功状态下人体诸穴位的次声声压均较非气功状态下显著增高,一般为50?60dB,按能量计算,超过室内本底噪声10-倍;次声声压级峰频率在3?5Hz,少数人个别穴位在10~12.5Hz范围内。气功状态下的人体次声信息呈现波幅较高、脉动起伏的特征,而对照组波幅较低,呈连续平稳的小波。研究还发现,气功状态下意守穴位时,次声信息显著大于意念转移时的信息量。这为气功中的“意到气到”和意念在练功中起主导作用的理论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证据。练功中有一种发音呼吸法,如六字诀及风呼吸法等。有研究者采用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对新气功疗法的吐音功进行声学分析,比较气功状态与常态下吐音时主要声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气功状态下吐音可显著提高发音的能量和共振峰的能量,发音的基频和时长有明显提高共振峰的频率略有提高而带宽变化不大。五、其他物理效应在关于外气的本质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其物理特性,许多研究者还对它的其他物理效应做了多项研究(一)对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研究任何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恒定的半衰期,它是由原子核的固有特性决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曾有报道,采用高精密度、高纯度的緒探测器,研究气功外气对領-衰变到律-过程中释放的59.6kev的7光子的影响(实验装置比较稳定24小时内增益漂移小于0.06%),结果表明,计数率有明显的下降和上升,其变化为实驶误差的4.5~7倍、釆用对照的、强度相仿的-作为比较,对照源在整个测量期间实验误差范围不变,但从多次实验来看,气功外气对放射性同位素计数率的影响不稳定,缺乏明显的规律。(二)对热释光探测器的研究热释光探测器是利用对红外敏感而释放较高能量光子的一种探测器件,是一种较新颖的测量放射性剂量的探测器件曾有研究者报道,氟化锂探测器件对集体练功场地有强烈响应,由于氟化锂探测器对丁射线和热中子较敏感。那么,集体练功时究竟是气的什么性能影响了探测器,气是否具有类似于2射线或热中子效应,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三)对激光偏振面的影响激光偏振面是一种反映激光器工作状态的比较灵敏的指标,它受激光管内放电电流的波动、管内气体的组成及其分压的大小、环境稳定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研究者报道当练功者远距离作用于激光管时,激光偏振面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四)对晶态的影响物质的晶态变化与其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如与温度、压力等条件有关。物质从单晶转变为多晶或从多晶转变为单晶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生这种变化。研究者将硅单晶作为研究对象,在练功者的作用下,通过X射线衍射照片的分析,发现硅单晶转变成为微晶结构。如果此类试验能反复验证的话,人体气效应将能应用于先进的尖端技术上。综观上述内容,对气功物理效应的研究几乎遍及现代物理学的所有范围。这些研究无疑有助于人们对气功实质的认识,但还不足以得岀明确的结论;一些问题还多有争议,有待于气功科研工作者在更广泛、更深入的层次上探索。此外还应看到,气功科研需要先进的物理测试手段支持,而其实验结果或可对当今物理学提出新的课题。六、仿生物理治疗仪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研工作者在以上气功物理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模拟气功外气的仿生物理治疗仪.例如气功红外信息治疗仪,模拟发功者发放的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信息,用于临床治疗;气功磁电治疗仪,产生脉冲电流,通过磁性电极探头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上,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气功次声治疗仪,模拟发功者发出的低频声信号频谱,用于治疗疾病;人造气功仪,利用电子、电磁等技术,在一个小型的发射头中产生由红外、磁场、微波(功率小于5mW)和脉冲电流所组成的人造外气,较全面地模拟气功外气的物理特性,用以治疗各种疾病.人体对其信息可有粗、细、热、凉的气感效应。这些模拟仪器的诞生,产生了以气功外气信息用于治疗疾病的“生命信息疗法”的新概念,将生命物理信息和医学科学联系了起来,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摘自: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