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好之前请一定忌口,包括一切寒凉、发物海鲜、酸奶、冰淇凌、巧克力等,以及所有零食、油腻不好消化的肉类等。敷贴之前如用药油按照说明按摩穴位将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小提示:后背穴位难找,找穴位的时候摸骨头是最准的,用手沾推拿油,比较容易不会发涩,皮也不会跟着手动。贴错了没有效果,切记。
1、一般性感冒者:感冒保健贴贴大椎穴,神阙穴(肚脐);发热者(发烧)加贴曲池穴(双侧)涌泉穴(双侧)。大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孩子低头后,后脖子最高的骨头下方的凹陷处)
曲池穴在胳膊肘外侧
伴咳嗽者:加贴咳喘保健贴贴膻中穴或肺俞穴(双侧)身柱穴(身柱穴为肺俞穴和脊柱的交点)。
注意:肺俞穴是大椎穴往下数第三个脊椎下凹陷处,旁开1.5寸(即孩子两横指的宽度)
伴积食者:加贴健胃消食保健贴中脘穴,脾俞(双侧)胃俞(双侧)。
注意:脾俞是从大椎向下(不含大椎)第11脊椎,正中线旁开1.5寸(孩子两横指的宽度),也可以是孩子最后一根肋骨的根和脊柱交接处,也可以是沿着肩胛骨最下方外缘画一条线,和脊柱交接处为第7根,再往下数4个即是第11个胸椎。胃俞穴在脾俞穴往下一点,用一个贴即可涵盖脾俞和胃俞穴。2、咽痛,咽干者:感冒保健贴天突穴,涌泉穴(双侧)伴咳嗽者:咳喘保健贴加膻中或云门,中府(双侧)。天突穴是两个锁骨中间的窝
左右各一,一个帖可以同时涵盖云门和中府两个穴位
3、扁桃体炎:感冒贴贴扁桃体穴(双侧),新建穴,天突穴,涌泉穴(双侧)。健胃消食保健贴贴神阙(肚脐)或中脘穴。
神阙穴即为肚脐
4、慢性鼻炎:感冒保健贴贴神阙(即肚脐),大椎穴,健胃消食保健贴贴中脘或脾俞(双侧),胃俞穴(双侧)交替敷贴,配合小儿推拿油按揉迎香,人中搓拭,本方法可有缓解鼻炎疗效7天/疗程。注: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期可加贴感冒保健贴肺俞穴(双侧),待症状缓解时去掉。
5、支气管炎:感冒保健贴贴涌泉(双侧)健胃消食贴贴神阙(即肚脐),咳喘保健贴,肺俞,中府,云门,尺泽,均双侧,有痰加膻中穴。
伸臂向前,掌心向上,肘关节弯曲约°角时,肘窝处可摸取一绷起的大筋,大筋外侧缘即为尺泽穴。
6、腹泻:消食止泻贴贴:神阙,脾俞,胃俞
7、消化不良:积食,腹胀,暖气,腹痛,肠鸣:健胃消食保健贴贴神阙穴,脾俞,胃俞,可酌情加贴中脘或足三里或天枢。
8、肠系淋巴结伴疼痛:健胃消食贴贴神阙天枢(双侧)痛点加贴感冒退热贴贴上之后,需保暖。可据情况放暖水袋加温或艾炙后加贴,7天/疗程本配方可缓解此病症。
感冒贴--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消炎药,退烧药发烧(双涌泉)感冒鼻塞清鼻涕喷嚏(大椎+肚脐)清鼻涕转为黄/干鼻涕(双肺腧+肚脐+双涌泉)咽干咽痛(1天突;2天突+双扁桃体穴;3可加贴双涌泉。)咳喘贴--用于咳嗽,有痰,久咳久喘。针对感冒咳嗽效果特别好。对过敏性咳嗽支原体咳嗽,嗓子滤泡咳嗽,可辅助治疗。贴双肺腧,膻中。或者贴双云门中府,膻中。脾胃贴--用于积食,不爱吃饭,脾虚泄,着凉拉肚子,积食拉肚子,伤食拉肚子等,经常吃药打吊瓶的孩子应该按照疗程贴脾胃贴。肚子疼,肚脐横贴两个以盖住两侧天枢,中脘一个。积食,贴肚脐中脘。或者贴后背双脾胃腧。后背双脾胃腧——肚脐对应脊柱的点,往上推2个脊柱骨,旁开两侧孩子的2横指处,为双胃腧;再往上推1个脊柱骨,旁开两侧孩子的2横指处,为双脾腧。脾胃腧上下靠的很近,脊柱一边竖贴一个即可。推拿油--鼻塞鼻炎的,用来做鼻炎操。感冒咳嗽的,贴之前大面积搓热要敷贴的穴位,擦干净,贴上。病好,不贴药贴以后,用油大面积搓后背腧穴,搓热。孩子生病,一定忌口,多喝温水,大便通畅。若发烧,无汗发汗,无便通便。一天贴两次,每次5-6小时,两次之间间隔4、5个小时。注意观察皮肤是否缺氧发红,如有发红及时拿下来。 冬季使用前最好让敷贴变温(如吹风机、热水袋、艾灸),以此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冬天在贴膏药前,将膏药用艾灸、吹风机或热水袋敷(任意一种办法即可)温热下再贴,软化后待膏药温度合适了,再贴于穴位处。注意膏药不能在煤气炉上烘烤,因为煤气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吸收,然后经皮肤进入人体,危害健康。以下是各种外用辅助疗法的作用对比:1、单纯贴膏药:效果起到40%―50%;2、吹风机或热暖膏药,贴后再热敷贴膏药处:效果起到50%―60%;3、艾灸膏药片刻,贴后再艾灸贴膏药处片刻。效果起到60%―70%;4、贴敷贴前,涂抹小儿推拿保健油,搓揉穴位处,此处再艾灸片刻(3-5分钟为宜),然后艾灸膏药片刻,贴后再灸一会。效果起到80%以上!让我们尽量用绿色疗法让孩子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益心小儿推拿旨在宣传小儿推拿知识让每一个家庭的父母不再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饱受疾病的折磨而束手无策
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更多育儿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