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肾岩
第五节肾岩
阴茎属肾,岩肿生于阴茎,故名“肾岩”。由于肾岩日久疮面溃破,形如去皮之石榴,如花瓣翻开,故又称“肾岩翻花”。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癌。
阴茎为肾所主,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主筋,阴茎为宗筋所聚,故肾岩的发生与肝肾关系密切。
1.湿浊瘀结因肾气内虚而不能主阴茎,外感寒湿邪毒或肝经湿热之邪乘虚下注阴茎,使湿热浊邪结于前阴,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发为本病。
2.火毒炽盛湿热浊邪瘀久化热成毒,肝胆之火或心火移热于小肠滞于阴茎,皆可使阴茎发生肿块、结节,热盛则肉腐,则结节可溃烂、翻花。
3.阴虚火旺素体肝肾亏虚,加之火毒日久耗散阴血津液,阴虚火旺,则发生低热、贫血、消瘦等症状。
西医认为包茎或包皮过长与阴茎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由于包皮垢长期刺激阴茎头、包皮内板,导致细胞过度增殖,终至本病的发生。此外,阴茎癌的前期病变如阴茎白斑病、乳头状瘤、尖锐湿疣等,如不及时治疗,也可能诱发阴茎癌。
1.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初起时在包皮系带附近、阴茎头部、冠状沟部或尿道口处,可见丘疹、红斑、结节、疣状增生等,逐渐增大、刺痒、甚至破溃,状如翻花石榴子样,并有恶臭分泌物,疼痛加重。严重者阴茎溃烂脱落。
患者约有30%以上发生淋巴结转移,以腹股沟淋巴结最多见。但也可波及髂外及直肠周围淋巴结等。
本病早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
2.辅助检查行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1.阴茎乳头状瘤为常见良性肿瘤。多发于冠状沟、龟头及系带附近,可单发或多发,有蒂或无蒂,边界清楚,呈红色或淡红色,质软,生长缓慢,可活检确诊。
2.尖锐湿疣多有不洁性交史,病变呈菜花状、乳头状或结节状,大小不等,数目不定,有时带蒂,多位于龟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
3.阴茎白斑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常位于包皮、龟头、尿道外口的粘膜处,病变大小不等,边缘清楚,灰白色、质硬。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可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或其他疗法。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湿浊瘀结证
证候:阴茎龟头或冠状沟出现丘疹或菜花状结节,逐渐增大,痒痛不休,溃后渗流血水,有的可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畏寒、乏力,小便不畅,尿道涩痛,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沉弦。
治法:利湿化浊,解毒化瘀。
方药: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加减。
②火毒炽盛证
证候:阴茎赘生结节,红肿胀痛,溃烂后状如翻花,渗出物腐臭难闻,伴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泄火,解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③阴虚火旺证
证候:多见于肾岩手术、放化疗后,或病变晚期,阴茎溃烂脱落,伴口渴咽干,疲乏无力,五心烦热,身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
(2)外治法
①岩肿溃烂不洁,用五五丹或千金散撒于疮面,或用红灵丹油膏外敷,每日1—2次更换,腐蚀至癌肿平复后,改用九一丹。如创面渗血可掺海浮散,外敷生肌玉红膏。创面清洁后,改用红油膏或白玉膏。
②皮癌净外敷,1日1次或隔日1次。
③氟脲嘧啶软膏,外搽患部,1日2次。
2.其他疗法
(1)化疗常用博莱霉素或5-Fu、争光霉素等,有一定疗效,多与手术及放疗联合应用。
(2)放疗单纯放疗适用于尚未侵犯尿道或海绵体的表浅鳞癌。
(3)手术根据病变范围和浸润程度,可选择阴茎局部切除、阴茎部分切除或阴茎全切除术。
1.保持包皮内清洁卫生,避免积垢。
2.包茎、包皮过长者宜尽早实行包皮环切术。
3.及时处理癌前期病变,如乳头状瘤、尖锐湿疣、粘膜白斑、阴茎皮角等,对可疑癌变者,应做病理学检查。
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