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史玉玲
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同济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
皮肤性病学教研室主任
史玉玲是皮肤科学界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作为70后科主任的代表,她兼具了青年人开拓进取的勇敢与中年人丰富经验的积淀。从医、为学、做管理,史玉玲对于皮肤科学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1小荷才露尖尖角史玉玲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在校期间,她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学霸”式的人物,曾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年级团总支副书记等职务。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进医院皮肤性病科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史玉玲一直都是充满激情和热情地去工作,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总是“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当时的皮肤性病科主任何桂兰非常喜欢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史玉玲深知自己在皮肤科专业知识还差很多。医院参加教授们为进修医生准备的讲课,皮肤性病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十院皮肤科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史玉玲主任就开始暂露头角,获得了同济大学医学院讲课比赛的一等奖,入选医院“希望之星”培养计划,医院“优秀青年”等称号。
勤奋努力是贴在史玉玲身上最鲜明的标签。坚持边工作边学习,是她从医生涯中最重要的原则。20年里,除了到国外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那段时间外,她一直工作在临床工作第一线,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进修,医院去学习和深造,尽管那个时候她刚刚接手皮肤科,院长最开始反对她出去进修,认为她的临床能力完全可以胜任科主任工作,医院进修是她多年的追求,她和院长立下军令状,到华山医院进修一定不会耽误科室的工作和发展,那一年是她最忙碌的一年,一周7天几乎没有休息,2天在原单位上班,另外5医院上班,和其他进修医生一样,轮门诊和病房,以及各个亚专业学科科室。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奋斗,她最后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进修学习,并获得了“华山医院皮肤科优秀进修医师”称号。
正是这种执着的态度,为史玉玲行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既有妙手怀仁心
史玉玲一直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这既得益于多年来的勤学苦练,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一颗待患如亲的仁心。对待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20年的临床工作投诉率为“0”。“只要你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就是史玉玲的法宝。在科室工作中永远都是把患者的利益和满意度放在第一位,很多其他医生的纠纷和患者的不满,只要她出面,都会很好地解决。
史玉玲在博士期间师从著名的银屑病专家——长海医院皮肤科顾军教授,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她开始选择银屑病作为她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向,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在银屑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年来,她帮助了很多银屑病患者战胜了自我,获得了良好的生活质量。
28岁的施先生,患银屑病6年。皮疹最初从头皮开始,头皮出现红斑、鳞屑。开始被诊断为“脂溢性皮炎”,一直都是外用药治疗,几乎没有效果。半年后,皮疹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再次就诊,确诊为“银屑病”,改用中药口服和外用药治疗,但皮疹仍然没有明显消退。常年的皮肤疾患让施先生处于自闭之中,他开始少言寡语,除了上班外,他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他四处求医无果,渐渐对治疗开始失望,并拒绝看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施的母亲在解放日报上看到十院健康大讲堂的预告,她就替小施前来听课,听了史主任主讲的“银屑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她看到了希望,立即鼓励儿子前来十院诊疗。每次前来,史主任总是耐心的向他解释病情,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如何战胜银屑病,如何配合医生治疗等,在史主任的悉心治疗下,小施的全身皮疹奇迹般的消退了,他回到了从前,又开始了社交活动,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作为银屑病患者的治疗医生和知心朋友,史玉玲深知银屑病患者的内心痛苦,很多患者得不到社会、家庭、朋友、亲人的理解,他们的社交圈子越来越窄,他们的笑容越来越少,由于精神因素,他们的银屑病经常加重或缓解期很短。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银屑病的不了解,许多人都认为银屑病会传染,故对银屑病患者总是避而远之。史玉玲主任一直在做很多工作呼吁全社会共同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白癜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