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盐类的含量。五十多年前日本科学家首次提出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假说,随后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大部分(非全部)的研究显示水质硬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提示高水平的水质硬度可减少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减少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研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进程始于生命早期,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水质硬度与始于儿童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研究。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测定血流介导扩张百分率(%FMD,该值大表示血管舒缩功能好)和可溶性的细胞粘附分子(其血清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得到。
伊朗伊斯法罕医科大学的Poursafa团队在年开展了以少年为对象的现况研究,目的是研究水质硬度及其钙镁含量与健康少年血管内皮功能的关联。研究纳入了在当地居住1年以上的90名对象,分别食用(包括饮水和做饭)中等硬度[均值(标准差)为.60(24.11)mg/L]和高硬度[.48(46.10)mg/L]的饮水,测定了他们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标志物——肱动脉的FMD、血液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sVCAM-1),以及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9人完成了测试,其中51%为男孩,平均年龄为14.75(2.9)岁。与居住在中等硬度饮水地区的参与者相比,居住在高硬度饮水地区的参与者有更高的FMD,更低的hs-CRP和可溶性粘附分子。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健康饮食指数和体育活动水平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水质总硬度、水中钙镁含量与FMD正相关;与可溶性粘附分子呈负相关(P0.05)。研究提示水质硬度及其钙镁含量可能降低儿童和青少年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在同类文章中,这是第一篇以少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该项研究的缺点:没有计算每个人的饮水量;纳入的研究人数较少。
原文为:PoursafaP,KelishadiR,etal.Firstreportontheassociationofdrinkingwaterhardnessandendothelialfunctioninchildrenandadolescents.ArchivesofMedicalScience,,10(4):-.
编者:罗教华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