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黄褐斑的激光治疗新进展

文章来源:皮角   发布时间:2021-6-13 15:11:34   点击数:
 

黄褐斑的激光治疗新进展

詹少云,李海涛,杨蓉娅

作者单位: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全军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

作者简介:詹少云,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色素性皮肤病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代谢异常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紫外线、遗传、内分泌、甲状腺、肝炎、局部微生态、氧自由基和光毒性药物相关。黄褐斑的治疗主要包括5方面:局部外用药物、系统治疗、光电治疗、化学焕肤及中医中药的内服外敷。虽然手段多样,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容易复发。近年来,运用激光与IPL治疗黄褐斑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目前应用最多的几种光电治疗作一综述。

皮秒激光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皮秒激光主要是翠绿宝石激光,激光的波长范围是nm,nm,nm。皮秒激光也是调Q激光的一种,但其脉冲持续时间为皮秒级(10-12s),只有传统纳秒级调Q激光的1/。脉宽越短,光能越不会向四周组织发散,因此能量更集中,可以把黑素击碎成更小的颗粒。在选择性针对黑素的同时,也激发了细胞新生,促进了胶原蛋白的生成,所以也有一定的美白嫩肤、改善细纹、细腻肤质的功效。此外皮秒激光还具有术中疼痛感低,术后恢复快及色素沉着发生率低的优点。但皮秒激光主要针对黑素,不适用于血管畸形或血管瘤等引起的红色皮损。

皮秒激光的出现为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在清除文身及一些皮肤良性色素性皮损方面已普遍开展。在Chestnut等及Chan等的研究中,成功使用皮秒激光治疗一些皮肤良性色素性病变,如太田痣、咖啡斑和晒斑等。

点阵激光

点阵激光又称像束激光,是根据局灶性光热作用原理推出的治疗技术,分为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fractionallaser,NAFL)和剥脱性点阵激光(ablativefractionallaser,AFL)两种。

NAFL:NAFL基于局灶性光热作用原理,产生列阵样的微小光束作用于皮肤,皮肤组织的水分吸收激光能量,形成多个柱形结构的微小热损伤区,继而激发一系列的皮肤生化反应,破坏黑素细胞。由于其不气化组织,角质层在治疗过程中不受到破坏,治疗过程中无肉眼可见皮肤损伤,对含有水分的表皮和真皮只产生凝固作用,故术后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较少,最常见的术后即时反应包括红斑和肿胀。目前NAFL主要有4种波长包括nm,nm,nm和nm。NAFL治疗黄褐斑反应轻,恢复时间短,又较一般非点阵激光作用深,对于深部黄褐斑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关研究仍相对较少,文献报道有效率不一。使用nm掺铒点阵激光和nm铥激光治疗黄褐斑虽能获得短暂的皮损清除,但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常可见黄褐斑复发。

AFL:研究发现,AFL-CO2激光和Erbium:YAG激光,能直接剥脱色斑区域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彻底破坏黑素细胞,对黄褐斑治疗有效。波长nm的CO2激光能被皮肤细胞中的水分子强烈吸收,因此其渗透深度取决于组织的含水量而与黑素和血红蛋白无关。由于点阵技术减轻了表皮损伤,不良反应和色素脱失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皮肤中水分子对Er:YAG激光的吸收能力是CO2点阵激光的10倍,能产生更广泛的表皮组织消融,而热损伤轻微。Tian对2例皮肤类型Ⅲ型的中国黄褐斑患者采用Er:YAG激光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1个月后2例患者均得到了明显改善,6个月随访,无复发并维持了原有效果。但此研究仅2例患者,仍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剥脱性点阵激光较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创伤大,可损伤皮肤屏障功能,其治疗黄褐斑的远期疗效、安全性、复发率以及治疗参数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

Q开关激光

Q开关激光主要有Nd:YAG激光(nm,nm)、翠绿宝石Alexandrite激光(nm)、红宝石Ruby激光(nm)等。过去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可出现斑驳状色素脱失等情况,可能与光斑选择较小而能量过大,短时间内过于频繁治疗,皮肤屏障功能没有及时修复有关。目前多提倡使用大光斑、低能量、在适当延长治疗周期下多次扫描的Q开关Nd:YAG激光,形成所谓的亚细胞损伤,在能量选择上只针对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进行选择性光爆破,而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色素细胞激活,通过小剂量多次光爆破作用使色素细胞功能失活或抑制,同时使色素颗粒微小化,更有利于被吞噬排出。

有研究认为,与常规的单脉冲模式相比,使用双脉冲模式的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能进一步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包括红斑、疼痛感等。鉴于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和易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特性,故不推荐作为黄褐斑的首选激光治疗,可作为其他光电治疗无效时的备用选择。

IPL

IPL是由氙灯发出的高功率普通光,波长~nm,其作用原理同Q开关激光一样,主要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根据患者肤质及皮损类型选择相应滤光片,筛选出不同波长的光用于治疗皮损。相比Q开关激光,IPL能量低、穿透力小,不易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hyperpigmentation,PIH)。IPL对黄褐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单独使用外用制剂无效或抵抗的表皮型黄褐斑,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因此建议在IPL治疗后6~12个月持续使用有效的外用制剂防止复发。IPL对皮肤Ⅰ~Ⅲ型的表皮型黄褐斑疗效较好,但治疗后病情加重或复发仍不少见,特别是对于肤色较黑的患者,因此建议使用低能量和较长的脉冲延搁以减少不良反应。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1(3):-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8810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ctaobao.com/ysty/8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