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食物对我们而言尤其重要,人可以穿破衣、住草屋,但如果没有食物,生活便难以继续,所以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它全方位地展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人们收获、保存、烹饪、生产美食,而在这每一个过程中都留存着食物所承载的味觉记忆。这味觉记忆源远流长,源自祖先的智慧,源自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代代传承。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幼学琼林·饮食》篇,了解中国古代的饮食情况,有滋有味地认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原文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幼学琼林·饮食》:
ɡāncuìféinónɡmìnɡyuēfǔchánɡzhīyào
甘脆肥脓[1],命曰腐肠之药;
ɡēnɡlíhánqiǔnányùtàiláozhīzī
羹藜含糗[2],难语太牢[3]之滋。
yòuxuéqiónɡlínyǐnshí
——《幼学琼林·饮食》
[1]甘脆:指味道甜、口感松脆的食物。肥脓:肥美的肉食和浓烈的酒。脓,通“醲”,浓烈的酒。
[2]藜:野菜。糗:炒熟的米面。
[3]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此处指牛肉。
“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羹藜含糗,难语太牢之滋”的意思是:味道甘甜、口感松脆的食物以及美好的酒食,被称为腐烂胃肠的毒药;对于那些整天只能以粗粮、野菜充饥的人,很难向他们描述美味佳肴的滋味。
科普课堂“甘脆肥脓”明明是美食,为何被称为“腐肠之药”?
“腐肠之药”这一说法最早出自汉代辞赋家枚乘的名作《七发》,原句是:“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这里的“皓齿蛾眉”指美女,“伐性之斧”指砍伤毁坏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这句话是说,美女是危害身心的事物,美味佳肴是腐烂肠子的毒药。
那枚乘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种话的呢?枚乘所写的《七发》是一篇讽喻性作品,在这篇赋中,他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分析太子患病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贵族集团贪图享乐、腐朽纵欲的不满。“吴客”认为,“楚太子”的主要病因是过度迷恋美色,贪图享乐。这其中就包括沉溺“皓齿蛾眉”、热衷“甘脆肥脓”。
枚乘的这一说法得到古人的广泛认同,西晋文学家张协甚至还说“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把沉溺美食与亡国相提并论。晚唐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他认为唐玄宗劳民伤财为杨贵妃运送美味荔枝就是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典型表现。
可能在现代人看来,这种说法不免有点耸人听闻。不过,从贴近生活的角度来看,古人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甘脆肥脓”之类的食物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垃圾食品”,如果我们过度沉溺“垃圾食品”,就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那这些“垃圾食品”相当于“腐肠之药”。
看图朗读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今天所学的内容:《幼学琼林·饮食》篇。
?END?
“传统文化教育”任重而道远,
易闻道——您的“传统文化知识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