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女子做了这个动作,卡里的钱全没了!江西人速看
炎炎夏日,煎熬着全国各地的广大考生及其家长,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前不久刚落下帷幕,榜上有名的学霸们令人钦羡。自隋唐开科以来,江西德兴海口的董氏家族曾经出过进士多达名,江西第一进士也出自董氏。我们在心里默默为海口董氏点赞的同时,不禁会想这个家族有什么打造学霸的秘诀呢?
江西德兴海口,由于江西李宅水、浙江体泉水、安徽乐安水在此汇聚,号称“三江归一口”,故而得名。据《德邑海口董氏支谱》记载,唐中后期,唐吏部侍郎董申迁居于海口。自董申起,海口尊儒崇学之风盛行,一度科第勃兴、人文鼎盛,据史料记载,董申是江西第一个考取进士的人。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董氏中进士者多达人,是名副其实的“进士之乡”。学而优则仕,董氏以进士、举人、学士、贤达致官者达多人,又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之乡”。
历史上,海口董氏名响一时的人物主要有:唐贞元进士、官吏部侍郎董申,苏东坡的好友、官漕运使的董钺,写下南宋抗灾赈恤指南之书《救荒活民书》的董煟,继承朱子衣钵、创立介轩学派的董梦程等。名宦名臣,不一而足,是当之无愧的“衣冠望族、显宦之乡”。
1
苏东坡与海口董钺
苏轼送子
宋神宗元丰七年(年)六月,苏轼送长子苏迈赴德兴任职,特意来到海口探望董钺,不料董钺已经于一年前去世。苏轼万分悲痛,在海口哭拜了董钺墓并赋祭诗云:
铁柱凌赠照豸冠,亲操八砦继韩坛;
挫锋尚惜援兵寡,断首还提伪贼看。
云奋有声应自鼓,马归无主更谁鞍;
藕池不尽清泠水,夜夜含愁带月寒。
董钺为官多年,两袖清风,最富有的是满箱满笼的书籍。虽说日子过得清苦,但有书籍相伴,有诗词为乐,倒也过得悠然自得。
“子弟出入居处,必有相与交游之人。当择端庄之士,识达大体,尚廉耻、崇礼义者,庶几其过失相规,闻善则相告,而于吾行己接物之有益也。
——摘自董氏《家规十条》
董钺谨遵家规祖训,洁身自好,对那些阿谀奉承、结党营私的官僚嫌恶痛恨,向来不和他们为伍。他择善而从,与苏轼交好,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2
南宋第一书
《救荒活民书》
董煟,字季兴,号南隐,宋绍熙四年(年)进士。董煟自小聪明机灵,特别喜欢读书,年纪稍长,便已满腹经纶。一次董煟拜谒朱熹,因董煟善悟儒家圣贤之学,朱子大为赞叹。
董煟中进士后,历任应城(今湖北应城)、瑞安(今浙江瑞安)、辰溪(今湖南辰溪)县令。董煟为官一方,十分重视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也注重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赈济受灾之民。在任温州瑞安知县时,因发生蝗灾,当地出现连年饥荒。董煟积极抗灾救荒,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荒赈恤之策,安定了一方。后来,他还根据自己在瑞安的救荒经验,整理编撰出一部《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五万余字,分为三卷,上卷是“考古以证今”,选录上古到南宋淳熙九年(年)历代有关荒政和救荒的文献资料;中卷是“条陈今日救荒之策”,即提出救荒的具体办法;下卷是“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为法戒者”,辑录宋朝各家对荒政的言行。
董煟把书进献给朝廷,受到宁宗嘉赏:“尔忠惟报国,诚在爱民,为南宋第一书!”宁宗当即命令刻印刊行,分发全国郡县官员,成为南宋及后世抗灾赈恤的指南之书。在明朝,《救荒活民书》被程敏政编入《皇显文衡》,作为学子应举的考试内容。清朝时,该书又被收入四库全书,并称其“实有经济,与同时空谈性学者殊”,诏命翻印发行。
救荒活民表选段
臣久安田里,多历艰危,常怀拯世之心,妄意苏民之事。幸叨一第,忧居累年,人微无肯信其言,官小莫能行其志。爱摭古今救荒之义,定为州县活民之书……轻赋薄徭,以厚民财;发政施仁,以固邦本。一言之善,虽刍尧而不废;万世之策,与社稷以同休。
字里行间,董煟的爱国爱民之心溢于言表。董煟从小受到家规祖训的严格要求,为官时也不忘初心。
子孙仕宦,不拘职任、內外大小,皆当存心于忠君济民、廉以律身,仁以出治,恕以处事,宽以御众,而辅之以勤谨、和缓、公正、明决,未有不保终者。
——摘自董氏《家规十条》
”3
继往开来的介轩学派
名进士的背后,是董氏对儒学的尊崇、对幼儿教育的重视,这在董氏家规祖训中有不少体现:
子弟幼小,且令诵习诗书,通晓文义。父兄之贤,当延明师以教,毋吝束修执见之礼。古人云: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诚哉,是言也。
——摘自董氏《家规十条》
南宋时期,董氏族人承师朱子,父子相传,成为理学昌兴之乡,史册显名的有董铢、董梦程、董鼎、董琮、董真卿、董古山、董尚行等。
董梦程,字万里,号介轩,史称“介轩先生”,南宋开禧元年(年)进士,官至钦州(今广西境内)通判。董梦程的父亲董铢是朱熹高弟,梦程从小受教于父,后又从学于朱熹女婿黄勉斋,为朱子再传弟子,得理学真传。一生潜心学术,著有《诗》《书》二注、《毛诗训释》等。董梦程传承朱子学说,他开创的“介轩学派”对宋元学风影响颇大。其代表作有:《诗经通释》、《书经通释》、《大尔雅通释》等。此派规模不大,但其学说从研究“程朱理学”转为注重训诂之学,有继往开来的学术影响。
介轩学派承袭了道学家的气节品德。尤袤曾概括道学家的品德:“临财不苟得,所谓廉介;安贫守道,所谓恬退;择言顾行,所谓践履;行己有耻,所谓名节。”这些品德在介轩学者身上有很好的体现。黄宗羲曾评价:“新安之学,自山屋一变而为风节,盖朱子平日刚毅之气凛不可犯,则知斯之为嫡传也。”
领导说过了…
收到一个就5毛钱
月底领导给我算到工资里。
谢谢大家!!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作者:刘媛编辑:梁武健
大江哥想和你做个朋友!我的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