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女儿这周双休,提议带外公外婆去沙湾古镇游玩。问及缘由,原来女儿最近在策划沙湾古镇的一个短宣传片,去那里采风数次,算是打了前站。
沙湾古镇位于广州番禺,五山出发,三十多公里,自驾一小时左右即到。
沙湾古镇
一、沙湾砖雕
尚未入园,我和老妈就被门口广场的巨幅砖雕影壁《古韵薪火?盛世腾芳》震撼到拔不动腿,若非先生买好票、女儿催促,我可能要忘了还有入园这事。
砖雕艺术影壁《古韵薪火?盛世腾芳》(何世良工作室年创作)
《古韵薪火?盛世腾芳》影壁长27.44米、高7.30米、厚0.90米,位于沙湾古镇西广场,由非遗传承人沙湾本土砖雕艺术大师何世良带领其工作室一批年轻传承人,历时三年创作完成,于年春节揭幕问世(1)。作品气势恢宏,栩栩如生:彩旗猎猎、民乐飘飘、鳌鱼飞跃、龙狮竞舞,深刻展现了诗书世泽、诗礼传家的宗祠文化;鱼跃龙门、独占鳌头的翰墨书香;沙湾飘色迎神赛会的空前盛况;玉虚宫北帝披甲执剑、足踏龟蛇的威仪万方;以及龙狮、鳌鱼舞、广东音乐、沙湾美食、建筑艺术等民俗文化的艺术精髓。
砖雕艺术影壁《古韵薪火?盛世腾芳》(局部)
砖雕艺术影壁《古韵薪火?盛世腾芳》(局部)
原以为影壁作者定是位功力深厚的老艺术家,进到何世良艺术馆,方知何先生原来是个年轻的70后!早在年,何先生年仅28岁就首次创作了宝墨园巨型砖雕影壁《吐艳和鸣壁》,创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年其砖雕代表作《六国大封相》更是夺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3)。家乡深厚的人文底蕴化育了少年的艺术之心,加之15岁时目睹了修复“留耕堂”时砖雕、木雕师父们的手艺,何世良从此迷上这一技艺,16岁便投身砖雕艺术,潜心钻研数十年,将这一濒临绝迹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开创了砖雕作为独立艺术品展示、而非建筑装饰品的先河。不仅如此,为了传承技艺,他还建立了砖雕工作室,倾囊相授培养人才(2-3)。传承与创新,不仅是科技教育的核心,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
何世良艺术馆集中展示了何先生精美震撼的木雕和砖雕作品,置身其中,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只可惜馆内禁止拍照,无法给大家呈现图片。这样也好,艺术就应该亲临现场,浸淫其中,亲自感受其魅力。
砖雕艺术影壁吐艳和鸣壁(局部)
(位于古镇附近的宝墨园,何世良先生年创作)
二、宗祠文化
——心田留与子孙耕
古人考取功名后必于祖祠前竖旗杆,祠内悬金匾。历史上沙湾何氏家族先后涌现文武进士8名,明清时期祖祠前竖功名旗杆夹多达七、八十座(4),可谓人才辈出。现代杰出人才除了有“大国工匠”之称的砖雕艺术大师何世良,还有广东音乐典雅派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著名音乐作品即出自其家族。更有中科院资深院士何炳林,他是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合成了新型离子交换树脂,成功用于从贫铀矿中提取高纯度的浓缩核燃料“铀-”,为我国原子能国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小一方青萝小镇,数百年间竟然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人才!我们来追寻一番先贤的古迹,看看他们有怎样的家学渊源吧!
下一站我们探访了何氏大宗祠,又称留耕堂,意指“心田留与子孙耕”,是沙湾何氏宗族祀奉始祖的祠堂,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公元年),距今已有余年历史。留耕堂完好保留了元、明、清代各时期不同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艺术,布局严谨、造工精巧,是南方宗祠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4)。
何氏大宗祠门前的“四方塘”是家族宗祠的风水塘
旗杆夹
留耕堂山门前的大天街广场矗立着考取功名的何氏先贤所立的旗杆夹石座
何氏大宗祠(留耕堂)正门
联语: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小宗异大宗同钦于世世。
门神神荼
门神郁垒
甚是喜欢留耕堂正门所绘门神。面对正门,左扇是嗔目龇髯、威严神武的神荼(读“shēnshū”),右扇是剑眉长须、皓脸俊朗的郁垒(读“yùlǜ”)。门神形体魁梧、栩栩如生,色彩艳丽而不媚俗,堪称艺术经典。
留耕堂仪门的“三凤流芳”碑坊
三凤意指沙湾何氏祖先在北宋后期考取进士的三兄弟。碑坊主脊的灰塑七彩回龙是点睛之作,祥云绕身,首尾呼应,意趣盎然。整个碑坊精美典雅,将岭南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何氏大宗祠(留耕堂)享殿
享殿内“文魁”、“进士”匾额林立,足见何氏家族人才辈出。“大宗伯”是指礼部尚书(何起龙明朝洪武年间任礼部尚书),“象贤堂”是纪念沙湾何氏的宗祖何德明(号象贤)而设(5)。正中的“忠孝传家”匾额为蒋中正所题。每年传统的破萌开笔礼在“象贤堂”隆重举行,稚童们置身于此,感受先贤圣诲、启智开蒙,小小心灵便种下了翰墨书香的种子。
留耕堂旁边是玉虚宫(北帝庙),原为何氏宗族的分支宗祠,年改为供奉北帝的神庙。北帝是道教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司水之神(4)。数百年来,人们供奉北帝,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头顶有敬畏,心中有家国,眼里有希望。这就是先贤们的家教传承。
玉虚宫(北帝庙)
三稔厅位于安宁西街和进士里巷的交汇处,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旧址之一,粤乐先师何博众、“何氏三杰”等在此创下无数名曲,享誉世界华人圈。院内右边墙根有一株三稔树,“三稔厅”因此得名。这株树为何博众先师亲手种植,历经百年依然生机盎然、果实累累。三稔想必是杨桃的近亲,只是更酸。由于粤语“好酸”与“好孙”同音,故寓意家庭兴旺、多子多福。
三稔厅院子里的百年三稔树
拾一枚三稔果,念一声“好酸”、“好孙”,便真的应了百年的祈愿
三稔厅内陈列的乐器:阮
三稔厅内的精美木雕和典雅陈设
好想在这里坐一坐,就这样凝固了百年的时光
二、沙湾民俗
飘色巡游
沙湾人的教育可不是培养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教之以德、浸润以雅、寓教于乐。除了浓厚的宗祠文化和诗书礼乐氛围,从沙湾飘色的展示内容亦可见一斑。沙湾飘色是传统民俗艺术活动,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如“独占鳌头”、“阵前招亲”之类。色仔通常由几岁的孩童扮演,他们着装艳丽、扮相漂亮,再加上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称“色梗”)固定支撑,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由沙湾北帝诞迎神赛会娱神节目发展而来,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举行街巷巡游表演(6-7)。
事实上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活动,爸妈说江西老家也有类似的民俗活动,叫做“扎故事”,外婆的姐妹是家乡掐尖的美人儿,小时候常被选为“扎故事”的主角。而我先生老家碣石类似的巡游则叫“游景”。
这个飘色所展示的故事是独占鳌头(色仔足蹬金色的鳌鱼)
鳌鱼文化
游览沙湾,你会发现处处可见鳌鱼身影:沙湾的形象代言卡通就是一只萌萌可爱的鳌鱼仔,巷壁涂鸦也是鳌鱼引领开蒙稚童,此外还有雕塑鳌鱼、花船鳌鱼、飘色鳌鱼……。鱼跃龙门,独占鳌头,书香门第的情节深深植根在沙湾人的血液里。
萌萌的鳌鱼卡通形象
卡通鳌鱼
雕塑鳌鱼
彩船鳌鱼
三、沙湾美食
沙湾不仅是文化之乡,还是美食之乡。姜埋奶、鱼皮角、沙湾碌鹅、炸牛奶、爬金山、各种点心……,数不胜数。百年老字号“莲香楼”公司的食品厂就在沙湾,古镇中心的青萝大道上还有一家“莲香楼”的门店。
不过,时间所限,我们只在“沙湾奶牛皇后”店品尝了特色甜品“姜埋奶”和“芒果船双色雪球”。姜埋奶滑如凝脂、香甜不腻,芒果雪球细腻柔滑、奶香绵长。姜汁的暖胃,中和了冰寒,即使吃下半个雪球,我这个常年溃疡畏寒的胃竟然还舒坦得很!老妈对“姜埋奶”食过返寻味,还特地在奶牛皇后店买了一盒姜汁撞奶粉,准备回家自己做着吃。午饭女儿强烈推荐在“姐妹鱼皮角”店用餐。一家五口点了一大窝鱼皮角、一份凉拌鲮鱼皮、一份牛腩、一盘炒细米粉。美味无比,各自欢喜。临回家的当儿,又经过一家香气四溢的豆豉酱摊,15元一瓶,热情慷慨的老姐姐给我们装了满满一瓶,都要溢出来了。这几天拿来蒸鱼、拌菜,味道真是一流,一家人都惦记着哪天再去一定要多买几瓶回来。
沙湾古镇的“莲香楼”
后记
一砖一木,一曲一画,赋予了人文符号、承载了人文历史,便生出了灵性,成为人类心灵交汇的介质。艺术的意义在于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和心灵滋养;实现了人文思想超越生死的独立存在和流芳不朽。
去沙湾吧,如果你是读书人,彼之心所向;
去沙湾吧,如果你是疲惫的职场人,彼之心所愈;
去沙湾吧,如果你是美食饕餮者,彼之胃所福。
沙湾归来,捻思良久。
弯月青萝,长流本善。
参考资料:
1.暖心番禺年味浓|27.44米、高7.30米!?沙湾古镇又一大型砖雕艺术影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