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Medicine
编译:孙晨力医院疼痛科
舌咽神经痛(GPN)是一种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的罕见疾病(占面痛综合征的0.2%-1.3%)。50岁以上的患者多发,以咽喉、外耳道、舌根和下颌角的局部阵发痛为典型特征。这种疼痛通常为针刺样,可由吞咽、咳嗽、说话或咀嚼引起。在普通人群中,GPN的发病率约为每年每人中0.2-0.7例。
GPN的一线治疗为抗癫痫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如有必要可单独或联合使用阿米替林这类抗抑郁药。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舌咽神经切断术和微血管减压(MVD),均有较好的疼痛缓解率(80%-90%)。然而,开放手术可能发生低位颅神经的永久性损伤和死亡。大多数的GPN患者为老年患者,且合并年龄相关疾病,不适于上述手术或拒绝外科治疗。因此,创伤小、时间短而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这类患者。经皮射频热凝术(PRT)是一种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神经痛治疗方式,安全性较高。自年起,作者科室就将PRT用于GPN的治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PRT治疗GPN的长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从年1月到年12月,作者科室对80名患者实施了83例PRT手术,GPN的诊断根据国际头痛协会标准做出。回顾性查阅患者病历,研究病例的初始特征和住院期间的短期疗效。通过电话随访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疼痛程度由数字评定量表(NRS,0为无痛,10为最严重的疼痛)评估。这种治疗的结果分为4种:如果患者不需使用药物就完全无痛,则为“优”;如果患者不使用药物疼痛部分缓解,则为“良”;如果患者有轻度疼痛,但是使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减轻,则为“一般”;如果患者在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仍有无法忍受的疼痛,则为“差”。术后患者疼痛消失的比例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
在无菌的CT室进行PRT手术:患者仰卧位,保持头部后仰姿势。通过CT定位穿刺靶点为茎突后方,标记对应的皮肤穿刺点。使用22G10cm的射频针,消毒并对穿刺点局麻后,在CT引导下根据预先定位的穿刺通道进针至茎突后方(图1)。50HZ0.5V感觉刺激复制舌后部、扁桃体和咽部的疼痛。2Hz1.0V运动刺激为阴性。确认射频针位置后,丙泊酚(1.0mg/kg)静脉全麻。射频温度设置在70℃-85℃,对舌咽神经进行-s的热凝,温度和时间是根据刺激反应和术者经验设定。因舌咽神经邻近迷走神经,后者的损伤或者刺激可能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问题,因而术中必须监测血流动力学。
图1.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茎突后方(箭头所指)
所有患者的初始特点如表1。80名GPN患者接受了PRT手术治疗,纳入了这项回顾性研究。在这些患者中,有71名患者取得联系并获得了随访数据,平均随访时长为56.2±43.3个月。有63人(78.8%)PRT术后疼痛即缓解。在第1、3、5和10年的疼痛缓解程度为“优”或“良”的比例分别为73.2%、63.0%、53.2%和43.0%(图2)。10名患者出院后疼痛复发:其中2人没有再次手术,仅通过口服药物就能满意地缓解疼痛,另外8人再次进行了手术,包括重复射频热凝(n=3)和MVD(n=5)。再次手术后,7人疼痛消失,而另外1人在MVD术后疼痛复发。随访期内有9名患者死亡,但其死因均与PRT无关。
图2.Kplan–Meier曲线表示PRT术后疼痛消失患者的长期疗效
11名患者(13.8%)存在术区皮肤的感觉减退,但是这种症状在平均25.3±12.6周内逐渐消失,除3名患者存在严重的舌部感觉减退并影响日常生活。再次手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n=5,6.3%)或咽反射消失(n=2,2.5%);所有上述症状在术后2周内均有改善。PRT术中和术后零死亡率。
舌咽神经相对三叉神经更为细小,从颈静脉孔出颅,邻近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位于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间,因此,影像引导下进行舌咽神经的穿刺较为困难,而使用CT成像对各种组织的区分更为明显。因此,CT引导下穿刺要比影像引导更具优势。本研究中,所有患者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说明这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综上,对GPN患者而言,PRT是一种安全、微创且长效的治疗方式,应当作为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发邮件至paincxy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专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