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一名僧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穿过绿洲翻过群山,长途跋涉至浩瀚沙漠,登上三危山制高点之时,忽见金光闪耀、如见万佛,于是决定停留,凿一洞窟打坐修行,并将《佛说九色鹿经》绘制于洞窟壁上。历经风霜雪雨和人间浩劫,这场跌宕起伏的心灵救赎故事,凿穿时空,在年之后,我们用文化创意产品作为载体,用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方式,传承先人思想中的智慧结晶。
文创产品详情见文章末尾
《九色鹿经图》绘于北魏时期,现存敦煌号洞窟的西壁中部。北朝的敦煌石窟壁画大体上都有一个整体布局:四壁中层画佛像和情节性的故事画作为壁画主体,下面画供养人和药叉,上方画宫乐,壁画中部空隙处则布满千佛。其中情节性的故事画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类型,画家们尤其擅长用绘画的形式来讲故事。北朝敦煌故事画分为三类: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以前各个世代教化众生、普行六度的种种事迹,也就是佛祖的前世故事。《九色鹿经图》即是此类,根据“鹿王本生”这个故事而绘。《九色鹿经图》三国吴支谦译佛言。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时水中有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鹿闻人唤声。即走往水边。语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骑我背捉我角。我相负出上岸。鹿大疲极。溺人下地绕鹿三匝。向鹿叩头乞为大家作奴。给其使令采取水草。鹿言。不用卿也。且各自去。欲报恩者莫得道我在此间。人贪我皮角必来杀我。于是溺者受教而去。尔时国王夫人夜梦见九色鹿。意欲得其皮角。即托病不起。王问夫人言。何以不起。夫人答言。昨夜梦见非常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我思得其皮作衣裘其角作拂柄。王当为我得之。王若不得我当死矣。王告夫人。汝为且起。我作一国王何所不得。王即便募于国中。若有能得九色鹿者。当与分国治。赐其金钵盛满银粟。赐其银钵盛满金粟。溺人闻王募重。心生恶念。我说此鹿可得富贵。鹿是畜生死活何在。便语募人言。我知有九色鹿处。募人便将至王所言。此人知有九色鹿处。王闻大欢喜。王言。汝得其皮角来。报之半国。于是溺人面上即生癞疮。溺人言。此鹿虽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将人兵乃可得耳。王即大出人兵往恒水边。乌在树上遥见王人众来。疑当杀鹿。即呼鹿言。且起王来取汝。鹿故熟卧不觉。乌复言。知识且起。王将兵至。鹿故复不觉。乌便下树居其头上啄其耳。知识且起。王兵围汝数重。鹿方惊起四顾望视无复走地。便往趣王车边。傍人引弓欲射之。王告莫射此鹿。此鹿非常。将是天神耶。鹿即言。莫射杀我。假我须臾。我有恩于国。王问。有何恩。我曾活王国中一人。即长跪重问王。谁道我在此。王言。车边癞面人也。鹿举头看此人。眼中泪出不能自胜。大王。此人本溺在水中。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我时不惜此命。自投水中负此人出。本要誓不相道。人无反覆。不如水中浮木也。王闻鹿言有惭愧色。我民无义。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杀之。王即放鹿使去。下国中若有驱逐此鹿者当诛汝五属。于是王便还宫。鹿归故处。是时国中众鹿皆来依附数千为群。永不见害。共饮食水草不犯人菜谷。从是之后风雨以时。五谷丰熟民无疾病。其时太平毕命化去。佛告诸弟子。菩萨所行虽处畜生不舍于慈。人兽并度。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是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菩萨更勤苦行波罗蜜。忍辱如是。城事纪文创●●●敦煌系列产品之九色鹿晴雨伞众筹日期|4.20-4.25
众筹数量|把
原价|.00
众筹价|.00(1-50名)
.00(51-名)
●●●
以微店付款先后顺序为准,如未达到众筹数量,货款原路退回。扫码获取
▽
产品统筹|兔子
模特|樊子超、汩家宇
文|兔子
图|兔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