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棉湖游玩,行程必须是吃吃吃!这次攻略以流水账似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了暴走吃货的两天游!穿行古镇的大街小巷,品尝地道美食:糯米饭、干面、饺面汤、小米粿、猪脚饭、牛肉炒粿、夜宵白粥、粿汁、炸豆干、无米粿、蚵烙、六角糕、春饼、姜薯汤…最后还意犹未尽,坦言错过许多美食,下次回到家乡还会再继续!
Day1
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即将登机回我大棉湖!心中那按耐不住的兴奋溢于言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程,顺利降落家乡的潮汕机场。这一刻我将正式开始两天两夜在棉湖逛吃逛吃的旅程啦!
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机场回到棉湖已是华灯初上。看到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与霓虹高挂,这一番繁荣热闹的画面让离家多年的我感觉是多么的亲切与温暖。
虽然早起的飞机加坐车略感疲惫,但家乡亲人的热情与对棉湖美食的饥渴难耐,到酒店扔下行李就出发了。一晚与亲人们的欢聚让我无暇拍摄记录,导致美食记录断片了...
清晨的薄雾等候渐渐苏醒的人们拨开,打开窗户深吸一口家乡的空气,感受着家乡的变化。日渐林立的高楼与普通旧宅民居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的冲突,也似乎在诉说着城镇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保留着古镇遗留下来的那抹深刻的痕迹。一面不断追求,一面不断保留是人们对家乡最偏执的矛盾。但是,我喜欢这种矛盾。
—油炸粿—
酒店楼下看到久违的“油炸粿”,在棉湖,一说到早餐就会联想到的食物。
花了两块钱买了炸得金黄酥脆的”油炸粿“,边逛边吃。行走在貌似建设不久的柏油路上,每走一段就有黄绿搭配的垃圾桶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边,感觉家乡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在改变。
—牛奶蛋—
走至湖东大圆,卖牛奶蛋的老板热情地招呼我来一碗,香醇的牛奶打入新鲜的鸡蛋,撒些许白糖,爽滑可口!在冬日早晨喝一碗热腾腾的牛奶蛋,身心瞬间温暖到了极致。
吃完结账:5元
牛奶蛋:湖东大圆。
—糖厂—
望着糖厂锈迹斑驳的大门,油然而生一抹叹息。这一50年代开始的轻工业重地,昔日充满生机的场地,如今只剩高大的烟囱伫立。停产荒废多年的车间、尘埃缠绕的墙壁、红色的老旧砖墙、墙上的毛泽东版画……这是那一代棉湖人心中永恒的记忆。已成为记忆的过去仍然沉睡下去,翠绿的野草依旧勃勃生机。
—糯米饭—
说到棉湖美食,最不可错过的就是“糯米饭”。
由木桶蒸出来的糯米饭软糯适中,Q弹又不粘牙。
淋上些许特制的甜酱油,再浇上爽滑咸香、肥而不腻的五花肉丝与花生米。
些许香菜提味。
最后再来碗爽口解腻的咸菜清汤。
这一切简直是绝配!若不是接下来还有很多美食在向我招手,好吃到我可以吃两碗!
饭后结账:6元(有6/8/10价位可选择)
糯米饭:新寨脚
—棉湖圩日—
逛至解放路,恰逢遇到圩日。圩集全国各地都有,在棉湖叫做“圩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圩日”已日益缩小,但是不变的是棉湖赶圩的日子依然是农历的逢一、四、七。
看到我好奇地拍摄,这里摆卖的人们都向我热情地介绍他们自家的农作物,剥开自家花生给我的展叔,一直乐呵着。
在城市里少见的传统称杆,在这里依旧沿用着。或许闻名的棉湖商道就是始于这一杆杆的称称公平。
逛完整个棉湖圩集,家乡人们的淳朴,是我所生活的钢筋水泥丛林里感受不到的。
—花果寺—
在全国很少见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教并存的画面,或许只有棉湖才有。
花果古寺里的悬空石柱与难以追溯年代的石雕都吸引着我好奇的镜头。
—解放路—
作为一个老派的人,看到解放路上的各种传统行业,老中医馆、传统手工花篮、布批店、棉湖大百货、糕粿等等居然就高兴起来了。
—捞干面—
临近中午,看到路边的饺面店门庭若市,棉湖人的日常离不开饺面铺,自然坐下来一份。
老板介绍有面汤粿汤捞干面,我果断点了份捞干面,配的是最基本的猪杂汤。
面条爽滑筋道,富有嚼劲。
吃一口Q弹的面条,再来一口清爽的猪杂豆芽汤。猪杂蘸了辣椒酱,口感不会过于清淡。
满足!
吃完结账:12元。
捞干面:解放路码头
—乌膜豆仁—
吃完面,对面有一家卖乌膜豆仁的店家,试吃几颗,咸香带脆,只想说:不是所有的花生米都叫“乌膜豆仁”!
买了四包回去做手信,10元一包!(小包5元)
乌膜豆仁:解放路码头
—小米粉粿—
午睡之后,又开始逛吃逛吃的行程了。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美食!
说到棉湖美食,怎可少了“小米粉粿”!
晶莹剔透的外皮里馅料是韭菜、南瓜、萝卜。老板娘说夏季还有竹笋馅料。
淋上由麦芽糖、酱油、白糖等制成的甜酱油,再加一点辣椒酱。味道却是出奇的搭!
吃完结账:10元。(小份8元)
小米粉粿:侨社农行附近
—文祠鳖舍—
说到“鳖舍”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我最怀念的就是他做的麦芽糖,儿时童年的味道啊~真真是甜过初恋!
买了之后边逛边吃,小串5毛钱,大串1元。
麦芽糖:文祠大老爷宫
—大老爷宫—
怀着虔诚的信念俯拜神明,祈求一切顺利安康。还有古老的古戏台,期盼着下回能听听那穿越时空的楚腔汉调。
—姜薯汤—
姜薯,类似于淮山,是棉湖特有的一种食材,大多用于烹煮糖水。
造型古朴的碗引起了我的注意。咔嚓咔嚓!
拍照拍得我忍不住也来一碗了。
吃完结账:3元
姜薯汤:大街肚戏院旁
—粿汁—
粿汁,当然有别于果汁。是用大米制成的一种皮,切小块之后在米汤中熬煮。棉湖人的早餐或点心必备美食之一!
“老板,我要加卤蛋,肉要瘦点的,噢,还要一点猪大肠。”油炸粿加粿汁是绝配有木有!
吃完结账:7元(可加其他佐料,价位不同)
粿汁:老戏院后门旁
—朥饼—
饼香不怕巷子深。说到棉湖特产,除了瓜丁就是各类糖饼。
刚烤好的朥饼香气诱人,甜而不腻。买了四种口味让老板帮我打包,回去做手信。
打包完毕:3元一个,一共24元。
朥饼:三角埕洪裕和饼铺。
—城隍庙—
清嘉庆十二年(),棉湖设立揭阳县佐堂。当时,潮州府设置九个县,每个县城都建有城隍庙,本是九县九城隍,而棉湖不是县城而建起了城隍庙,排行第十。这样便有了潮州九县十城隍之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