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由于只放一天假,所以我就没有回家,决定今天去慕名已久的古劳水乡逛一下。昨晚我一直在找同伴与我同行,但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个朋友说一起去,那也没关系,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跟我去旅游的。(今天我们走了步,将近15公里,这样高强度的行程,你不一定能走,哈哈哈。)
-.09.26
上升村古劳围墩大街,这里的公路是很高的,比两边的村子都要高很多。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石梯。
这座房子很有意思。古劳很多房子都是这样建的,底层有几条支柱,撑着上面的房子,应该是防止水浸。
五彩缤纷的幼儿园。
今天起床已经九点几,一看地图原来古劳离我宿舍只有3公里,我就觉得更加不用急了。于是慢慢地洗漱,吃个月饼(早餐),才出去开车同朋友汇合。去到古劳才11点多一点,首先就去墟上吃饭,原来我是上网看过一些推介的,于是就去到这家大排档,可是人家中午不营业。
不过看店的老夫妇见我们远道而来,还是蒸了鱼皮角招呼我们。一盘15元的鱼皮角,就喂饱了我们两个人,不得不说,婆婆讲,你们今晚再来,我现在煲螺粥,今晚就有得吃了。我感觉她很亲切,并没有商人的市侩与冷漠,人也很慈祥,就像一位长辈,所以答应她晚上再来。
15元一盘鱼皮角,就把我们喂饱了,第一个吃下去简直是人间美味,爽口弹牙,里面包的应该是鱼皮和鱼肉,第二个还好,第三个就平平无奇了。
这个婆婆人好好,见我们在吃饭没开风扇,主动帮我们开风扇,还说吃到身水身汗,你们不热吗?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中午她就开始炒螺,把一部分螺肉挑出来,和另外一部分没有挑出来的螺肉,一齐煲粥,到晚上才有得卖。
吃完鱼皮角,我们继续往前走,准备去另一家老字号买很著名的沙琪玛。去到那里,这位阿姨不知道是工作做得太累,还是生来如此,她的态度与之前的婆婆大相径庭,很粗暴的,要买你自己拿,一袋15元。
原本要预订的沙琪玛我们一下子就买到了,其实真的很甜,根本就不好吃,我吃一口都吞不下的那种。当然既然它这么好卖,肯定是有很多人喜欢吃的,味道见仁见智吧。
这袋十五元的沙琪玛真是很甜,你吃了第一口,根本就吞不下去的感觉。而且非常贵。
本来想开车去一个一个的景点,但是买沙琪玛的茶楼对面,已经就是第一个景点了,所以并没有开车去。这是一间很古老的学校,建筑非常有特色,可能还在装修翻新,所以并没有关门,我们也得以一览这旧学校的内景。老实讲,我觉得里面很阴森,也不知道以前的小朋友是怎么学习的。
昔日的码头,如今已没有人来人往。
这间小学真的很有特色,也很有年代感,据说,这间学校原为“本立祖祠堂”,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鹤山古劳地区统称三区,这间祠堂在年经过重修,被改建为三区第一小学,其规模和教学质量在本地区都属于一流。
这间学校里面在进行装修,到处挂满了画,或者这又是正在开发的一个旅游项目,将来还能不能如此自由自在地进来参观,我不得而知。
从这个学校旁边的路走进去,一下子就来到一间气势宏伟的祠堂,李氏宗祠,由于正在装修,所以我就进去了,虽然很雄伟,但是始终欠缺一些古迹的味道。
由于祠堂正在翻修,他们的祖先就被请了出来榕树头下面乘凉了。
据说这棵树有过百年的历史了。
这里确实是水乡,到处都是中间一条路,两边都是水塘,基本上都是鱼塘,水塘上有一排排的房子,很有特色。
是不是很有意境,其实这里的水一点都不干净。
荷花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叶子了。
这间屋子前面的一条木雕梁,当真是雕梁画栋,雕花的,很精致。
据说以前是没有这些水泥路的,只有塘边的泥路,很窄,也走不了车,现在很宽阔。
我们沿着小路继续深入,想找那间黄百鸣的祖居,却误打误撞来到一家民宿酒店,这是一家旧学校改建成的酒店,很有艺术感。
我们本来想进去买水喝,想不到售卖机里并没有矿泉水卖,正当我想买那支什么东方树叶时,有个很婶走过来,说我拿一支给你,我就跟着她进去里面餐厅,拿了两支水,问她几钱,她说不用钱,我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接受了。
我进来时,也看不出来,这以前是一间学校。这班阿姨人真的很好。
这张图很有感觉,是在酒店二楼拍的。
立在水上的社公,哈哈哈,也是逍遥自在。
她应该是店主雇来看店的阿姨,或是老板的家人,中午她就在里面煮饭自己吃。我们问她要不要吃沙琪玛,她说不吃,一阵甜到我的牙又痛了。我们就在这里坐了一下,然后又继续乱逛了。没有找到黄百鸣祖居,就见到两个黄公祠,还有一排建在水上的旧房子。
这就是传统旧房子了,我只在石板沙见过类似的。
七拐八拐再拐回来,已经一点几,这时车上像火炉。我打火开车,也是很焗很热。好不容易开车了,在河边小道旁慢悠悠地游走,后边的车不断在按喇叭,然后超过我,我也没所谓。反正我又不赶时间,我开车就是这样,你爱超就超,我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节奏,做人也是一样的,不要理别人怎么催你,做自己才是最出色的。
这是某处一条不起眼的小桥,但应该也有一段历史了。
开车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也是很惬意。
好不容易凉了一下,马上又到了下一个景点,我始终没有勇气开进两边都是鱼塘的小路,所以只好把车停在路边。停下来才发现这里住着很多人,虽然被草覆盖,但是依然很显眼(你应该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了吧,这里的坟墓就在路边塘边,有些还是必经之路,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于是想开走,但是后面也有一部车停了在路边,我就想应该没什么问题的,我也不会停很久。
忐忑不安中,我们下了车,又走进了这个大火炉,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本次旅途最值得去的地方,一条百年古桥,水龙桥。
这条桥全部是用石头搭起来(想起这个我又想起《搭石》这篇课文,今年我曾两次讲起它,都是重要的场合,第一次给我的感觉是很好的,以至于至今想起我错过了那次机缘,都似乎有些可惜,因为那是给我第一印象最好的学校了),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而且两边都是鱼塘,刚刚走上去时我还有些害怕。毕竟我是业余的,一边拍照一边走独石桥,还要保持平衡,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幢桥很长,贯穿了很多座鱼塘,弯弯曲曲,并不是笔直的。桥下还有一条小船,看起来很有诗意。走着小桥绕过很多个弯,终于走上陆地,本来想原路折返,但是我忽然看见远方有几头牛,我当然要过去看看,于是,就沿着那条长满了青草的石板桥,一路行,一路拍照,在距离牛牛的最近安全距离,见到了很多牛粪,然后被臭到原路折返。
我觉得古劳最值得去的就是这一座很有特色的桥了。
这座桥我在台山水步见过类似的,都是百年古桥。
这两头牛牛在悠闲地吃草,还有拉。。。
匆匆忙忙去找下一站王老吉凉茶博物馆,踏破铁鞋,走了很多弯路,一路都在聊天,吐槽我们的工作,才来到这一座很新的仿古建筑,但是并没有开门。
古劳真是人才辈出,小小一个镇,出了很多名人,当然因为知道这个不开门,其他应该也不开门,所以我们并没有去其他人的故居。
我们虽然觉得很不值,但是也没有办法,人生就是这样,你付出了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但一定是有收获的,沿路的风景也是不错的。在附近广场的石凳上坐了一会,我们只好原路折返,途中去一家很有年代感的商店买水喝。还和那对老夫妇聊了很久,从征地聊到养鱼,从孩子上学聊到工作,哈哈哈哈哈,同伴惊异于我为什么这么多话讲,我也不知道,反正觉得和他们比较投缘吧。这间小店真是很有年代感,老人家也很健谈,他们说他们不让儿女在古劳生活,一定要出去打拼,在这里没有钱途,也没有前途。所以孩子都在高明工作,这里离高明很近的,十几公里就到了。
以前他们是吃这些鱼塘的水长大的当然这里以前并不养鱼,现在是村里统一承包了鱼塘养鱼,年底每个村民分红,没有多少钱。附近那个正在开发的大型旅游项目,征收了另一边村民的地,一百多二百一亩,有几多啊,相当于贱卖。
这应该是古劳今年最后一朵荷花了吧。
出来之后,我们继续开车,沿着河堤公路,经过了撑小艇那边的一片残荷,去到梁赞故居,发现那里还是没有开门。。。不过我在附近的公园了解到了梁赞的生平,他是叶问的师傅,也是将咏春拳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回来时一路也是经过小河,看着日落,很美。
从故居离开,已经接近五点,为了吃到螺粥,最重要是避免人流高峰,我们又开车原路折返回到中午的饭店,发现我们还是来得最早的一桌,哈哈哈哈哈。不得不说,这里的螺粥真的很好吃,有烧猪骨,有芋头,有螺肉,也有螺,听店主讲,这是古劳人八月十五的食物。也是,我之前听过一句俗语“有钱就劏鸡食月饼,没钱就霎粥食芋头”,哈哈哈,既有粥又有芋头。13块钱一大碗螺粥,是我来古劳吃到最美味的食物。
这里一大桌东西,吃到要打包的分量,才81元。
傍晚的古劳,晚风轻吹,黄灯初上,也是很舒适。
吃完了粥,我们又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想去江边兜风,在路上我看到了绝美的晚霞,看着这壮美的景色,工作了一周的疲惫和走了整个下午两万步的疲倦顿时烟消云散。其实人如果一直困在一个地方工作,每天两点一线,真的很压抑,多出来走走,看看悠悠天地间的山山水水,你就会豁然开朗,发现所有的烦恼都是很渺小的。所以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很压抑,准备要抑郁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看看山山水水,其实一切都会变得很渺小。你会发现,活着很好,自然很美。继续兜去江边,真的是风景非常好,吹着西江的晚风,看着对面九江的高楼大厦,万家灯火,感慨一江之隔竟然经济差距这么大,见到一间职业学校,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这种感觉既梦幻又唯美。回程跟着导航在一片漆黑中终于是进入了古劳水乡的小路,其实没有我想象中难走,或者是夜晚什么都看不见,我就什么都不懂就走进去,也没有办法害怕了。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同样,没有人逼我的话,我向来就是个佛系的人。回来时走的是另一条路,这里有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公园,吸引了我第二天,第三天的傍晚,工作结束后又继续来到这里散步,在这看日落,走三公里再来这里吃粥。并且在这里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古劳真是个好地方,当然我没有去过新开发的某侨城,也没有去撑过艇仔,没有见到一片盛开的荷花,似乎并不是古劳的标配,但这何尝不是很美呢?这个三夹公园,看看日落,夜晚散步也是很美的。
夜晚的古劳,宁静而璀璨。
傍晚,河上有人在练习龙舟。
THE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