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年第6期62页
太极拳常见病的表现与防治
文/马权友
练习太极拳,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就说明你的太极拳练到位了。否则,练出的拳别扭,别人看着也难受,那说明练的拳存在病态,需要调整。调整的标准要以心静体松、中正安舒、灵活自如、舒展柔和、沉稳又轻灵为准。
怎样达到标准呢?行拳要求做到:心情要放松,心态要坦然,意念专注拳上,意念或是行气催行,或是行拳无人似有人,意中你来我住,不受拳外影响,心无旁物。身体要放松,松开肩关节,松开两胯,加大肢体沉重感。身体有了沉重感,再加上立身中正,百会至尾闾一线竖直,自然易气血下沉而感安稳舒适。
行拳还要做到:动作缓慢,力度要轻,真正体现用意不用力的原则,以求拳路圆活自如,舒展和顺。动作要上下相随,身体各部位配合要完整。整劲一出,全身便轻,便是沉稳中又显轻灵。
太极拳练好了不易,唯多练多悟多修,永无止境,见病随修。下面就练习太极拳易出现的常见病和纠正办法,略谈一二:
一、拙力的防冶
拙力表现动作僵硬,有棱有角,有刚无柔,精神紧张,突然发力,突然加快,身体不稳。纠正:要从放松身体入手,精神要放松,要你玩拳,不要拳玩你。双肩要松沉,两胯要松开。要静下心来,放下肩来,落下胯来,动作慢稳实。
二、耸肩的防冶
耸肩表现缩脖,提心吊胆,肩往上耸,内气上浮,脚下拔根,重心不稳。纠正:头往上领起,肩自然下沉,头顶肩沉,形成对拉劲。两臂如绳系肩,要沉肘松摆,加大沉重感。要腋下虚空,让气血下沉丹田。
三、挺胸的防治
挺胸表现为开胸过大,胸往前突,两臂后背,昜气滞填胸,不易气沉,形不成胸空腹实。也违背实用原则,暴露自己,失去了护胸作用。纠正:解决开胸过大的方法是含胸拔背,两肩前裹,双臂如抱大树之感。
四、猫腰的防治
猫腰表现为弯腰突臀,这样不易气血下沉,练拳不产功力。纠正:要做到立身中正,百会至尾闾一线垂直,重心要放到脚根。要增加腿部力量,减轻腰的承重,做到上轻下实身中正。
五、低头的防冶
低头表现为练太极拳时低头,眼往下看出脚,同样转换时也爱低头,这样使拳的美观程度大打折扣。纠正:首先要头上顶,百会上领,下颏里收。其次眼要平视,看下手时要用余光。三是两手要远离两眼,保持一定的距离。
六、跪膝的防治
跪膝表现为,一是吃重腿的膝前突,上身前倾,重力压在膝盖处,极易伤膝。二是辅助腿的膝部没有用上劲,皮蹋。纠正:一是要让裆撑圆,加大裆内合劲。二是加大后脚根的下扎劲。
七、胯紧的防治
胯紧表现为胯不会松,大腿根内侧凹不下去,屁股外支,腰不灵活,纠正:注意呼气下沉胯,裆走下弧,松开大腿根内侧,转换重心以腰为轴。
八、身晃的防治
身晃表现身体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两脚在一条线上,臀部歪扭。纠正:首先立身中正,含胸拔背,两手前送,两脚要有一定的宽度,形成圆裆,拳架要正,重心要稳。
九、不扎根的防治
不扎根表现身体漂浮,形软松懈,脚下无根,身体易动,重心不稳。纠正:行拳放松,意想气下沉脚下,腿弓不变,裆内合劲,上轻下实,身如树干挺立,上肢似风摆杨柳,下肢好比根深蒂固。
十、没眼神的防治
没眼神表现为眼不知看哪,眼手游离,眼里无神,拳中无内涵。纠正:我马权友多次提到眼神在后脑,也就是眼凝神,注意力在后脑。动作中眼要看前动手,定势看前方,无人似有人,凝视意中人。
(本文作者马权友)
马权友,天津市宁河区人,大学文化,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天津作家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王西安,至今已习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内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摘金夺银,多次在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有关太极拳论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津滨海电视台、宁河电视台、《今晚报》、《渤海早报》、《天津政法报》、北方网等媒体曾报道了马权友传授太极拳的事迹。
传授太极真功:
马权友
马权友
马权友太极苑白癜风可以治愈么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