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右足第二趾屈侧新生物2年余。
现病史:
患者诉2年前无诱因右足第二趾屈侧新生物,皮肤色,无不适未行处理,皮损逐渐增大,为明确诊断就诊我科。
患者发病来无其他系统不适症状,精神、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
既往史:
患者平素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否认有家族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皮肤科检查:右足第二趾屈侧新生物,有蒂呈指状,约1厘米大小(图1)。
图1.皮损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及大生化全套检查均未见异常。
组织病理检查:
肿瘤呈蒂状,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病变中心真皮内为显著交织的致密胶原束,大部分垂直排列,可见数量不等的成熟成纤维细胞及小的薄壁血管(图2)。
HEX12.5
HEX20
HEX40
HEX
图2.皮损病理表现。
诊断
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
Acquireddigitalfibrokeratoma
陈思远医生点评
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Acquireddigitalfibrokeratoma)常发生于成人,其皮损常表现为指(趾)上的单个坚实角化性突起,偶尔也可出现于掌跖部位。部分病例皮损可发生于甲床,个别皮损可较为巨大。有学者认为获得性肢端纤维角皮瘤虽然仅含有少量的血管成分,其仍属于血管纤维增殖性疾病谱系。有罕见的家族性多发性肢端黏液性纤维角皮瘤和多发性肢端纤维瘤伴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报道,部分病例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
组织病理显示肿瘤呈蒂状,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病变中心真皮内为显著交织的致密胶原束,大部分垂直排列,也可见数量不等的成熟成纤维细胞。许多肿瘤中央可见小的血管。肿瘤内小的周围神经或触觉小体不明显。鉴别诊断,多指畸形可有与之类似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但多指总是出现在第五指的根部,出生即有。组织病理上可见较多的神经纤维束或触觉小体。
治疗局部切除可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